绘画被视为“第一艺术”的核心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个维度,其历史地位、基础功能及文化影响力共同奠定了这一认知:
一、人类文明最早的艺术形态
在语言文字尚未形成的史前时期,绘画已作为原始人类的核心交流工具存在。洞穴壁画、岩画等遗迹证实,人类通过图形符号传递信息、记录事件,这种直观的视觉表达比语言更早成为群体协作的纽带。这种原始表达需求使绘画成为艺术诞生的起点,正如艺术史研究中所述:“第一批艺术家必定是画家”。
二、视觉艺术的认知基础
作为视觉艺术的核心载体,绘画通过线条、色彩与构图构建形象体系,既能具象再现现实世界(如风俗画、肖像画),又能抽象表达精神意象(如表现主义作品)。其表现形式覆盖油画、水墨、版画等多元技法,成为雕塑、建筑等其他视觉艺术的创作根基。在摄影技术出现前,绘画更是唯一能完整保存视觉记忆的媒介,所谓“存形莫善于画”。
三、文明演进的关键推动力
绘画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双重驱动:一方面,原始绘画符号逐渐演化为文字系统,成为知识传承的载体;另一方面,历代绘画作品持续记录着社会形态、宗教信仰与审美变迁,例如敦煌壁画对丝绸之路文化的保存,文艺复兴绘画对人文思想的传播。这种记录功能使其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基因库。
四、情感表达的普世价值
绘画通过视觉语言实现跨文化共鸣。毕加索曾评价“中国艺术(绘画)世界第一”,强调其独特的审美体系与哲学深度。从原始巫术图腾到现代抽象艺术,绘画始终承载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无论是梵高《星空》中的生命躁动,还是八大山人水墨里的孤傲气韵,都证明绘画能突破语言障碍,直抵心灵深处。
绘画因其起源的原生性、功能的不可替代性、文明建构的枢纽性及情感穿透的普适性,在艺术体系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