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山西省近年发布的征地拆迁政策及实践案例,最新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补偿标准与原则
-
补偿内容
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农村村民住宅补偿、其他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以及社会保障费用。
-
土地补偿费 :根据区片综合地价确定,每三年调整或重新公布。
-
安置补助费 :根据需要安置的规模和方式,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人。
-
附着物补偿 :如农作物按季产值补偿,成长期农作物最高补偿一季度产值。
-
-
补偿原则
遵循决策民主、程序正当、补偿公平、结果公开,实行“先补偿后搬迁”。
二、征收程序与权益保障
-
程序规范
需经政府公告、补偿协议、搬迁安置等环节,被征收人可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 公示范围包括征收范围、补偿标准、安置方案等。
-
权益保障
-
被征地农民纳入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费用由政府承担。
-
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提供临时安置或货币补偿。
-
三、特殊群体与地区政策
-
特殊群体补偿
-
煤炭相关个体经营者因拆迁导致经营中断的,可获经营损失补偿。
-
地质灾害隐患区居民需搬迁的,依法注销宅基地使用证。
-
-
城市更新项目
- 如临县旧电力公司片区、旧革委宿舍片区改造,因基础设施陈旧纳入征收范围,改善城区面貌。
四、近期典型案例
-
阳城县凤凰街项目 :2025年3月启动,范围1026米,涉及多个部门联合实施,补偿按《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执行。
-
晋城市七府巷项目 :截至2025年3月暂无拆迁计划,未来若有调整将及时公告。
五、法律依据与监督机制
-
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设区的市、县两级政府分别负责监督实施。
-
被征收人可通过听证、公示等方式参与补偿方案制定,保障知情权、参与权。
以上政策综合了全省统一规范与地方实践案例,具体执行中需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