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最新版为《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 677-2021),于2021年7月1日起实施。新规范重点强化了耐久性设计、绿色施工要求及数字化技术应用,并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裂缝防治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修订。
-
核心修订内容
- 耐久性提升:新增抗硫酸盐侵蚀、抗冻等级等指标要求,明确矿物掺合料掺量范围,延长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 绿色施工:规定废水废渣回收利用标准,推广低胶凝材料用量配比,限制高能耗工艺。
- 数字化管理:要求关键工序(如浇筑、养护)采用智能监控系统,实现温湿度数据实时上传与分析。
-
关键技术要点
-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细化分层浇筑厚度(≤1.5m)和间歇时间(≤7天),强制采用冷却水管降温措施。
- 裂缝控制:新增纤维混凝土应用条款,要求初凝后立即覆盖保水材料,避免塑性收缩裂缝。
- 质量验收:引入无损检测(如超声波)作为强度评估补充手段,允许局部破损检测替代传统取芯。
-
施工注意事项
- 环境温度低于5℃时需采用蓄热法养护,高温季节浇筑需避开午间时段。
- 模板拆除时间根据同条件试块强度确定,悬臂结构需达到设计强度100%方可拆模。
新规范的实施标志着水工混凝土施工向高性能、低碳化转型,施工单位需重点关注材料配比优化与全过程数据留痕,以符合行业升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