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的研究现状可综合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从管理理念、技术应用、政策环境等方面进行梳理: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管理重点与方法
-
成本控制 :侧重基于BIM的成本管理、网络计划成本控制等现代方法。
-
合同管理 :优化合同条款、减少争议、控制风险为核心。
-
信息化应用 :探索BIM、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效率。
-
-
存在问题
-
传统定额体系滞后,地区价格差异较大,动态调整机制不完善。
-
部分从业者依赖套定额,精细化成本控制能力不足。
-
法律法规对造价文件责罚机制不健全,成本核算缺乏法律保障。
-
-
发展趋势
-
向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转型,强化前期可行性研究、设计优化及运维成本控制。
-
推动绿色建筑、PPP等新兴领域的造价管理标准研究。
-
二、国际研究现状
-
核心研究方向
-
价值工程 :通过功能分析优化成本,广泛应用于国际项目。
-
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涵盖建设、运营、维护全周期成本优化。
-
风险管理 :建立不确定性评估模型,应对市场波动、政策变化等风险。
-
可持续性造价 :纳入环境影响评估,推动绿色建筑成本管理。
-
-
先进经验
-
美国AACE提出“全面工程造价管理”框架,强调商业与效益平衡。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31000)推动工程造价管理规范统一。
-
三、对比与启示
国内工程造价管理尚处于数字化、精细化阶段,需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如AACE框架)提升管理水平。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定额体系动态调整机制,以适应市场变化。未来需进一步推动BIM、AI等技术的深度应用,实现造价管理的智能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