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GDP前十强县呈现"能源主导、转型加速"的鲜明特征,其中泽州县(561.4亿)以煤机制造和光机电产业蝉联榜首,孝义市(472.3亿)凭借焦化循环经济位居第二,襄垣县(470.8亿)则以10%增速成为增长标杆。这些县域共同构成山西经济的重要支撑,同时面临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承压等挑战。
能源经济仍是核心引擎
前十县中煤炭相关产业平均贡献率超65%,形成三大特色集群:晋城军团(泽州/高平/沁水/阳城)构建了从煤层气开采到煤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孝义-河津双雄分别聚焦焦炭产能(占全省1/6)和再生铝加工(亚洲最大基地);襄垣-介休则探索煤化工高端化,如氢能布局已投入50亿。泽州县通过富士康产业园实现光机电产业年产值破百亿,展现传统能源县的转型突破。
增长动能呈现两极分化
增速冠军灵石县(11.4%)依靠煤炭转型跻身十强,而柳林县(0.5%)因煤炭价格波动跌出400亿梯队,凸显资源依赖风险。吉县虽未入前十,但以16.2%增速成为"非煤经济样本",其苹果产业带动80%农民增收,提示特色农业的潜力。河津市通过"铝业+光伏+固废利用"组合拳,成为十强中非煤产业占比最高的县域(35%)。
转型路线图逐渐清晰
各县正从三方面突围:产业链升级方面,孝义推进焦炉煤气制氢(规划年产10万吨),介休攻关碳纤维技术;文旅融合方面,阳城开发"古堡+陶瓷"双IP,灵石打造晋商文化元宇宙;区域协同方面,晋城-洛阳共建煤层气管道,吕梁联合汾渭平原组建白酒产业联盟。泽州县更率先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等民生工程,提升发展软实力。
这十大县域犹如山西经济的缩影,既见证着"因煤而兴"的历史轨迹,也演绎着"多元突围"的转型故事。未来需在保持能源优势的加速培育光机电、再生铝、氢能等新增长极,方能实现从"黑色GDP"到"彩色经济"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