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古代中国常见的8个别称及其由来:
- 神州
最早见于《中华大字典》,象征中国广袤无垠的疆域,体现古人对国土的热爱。
- 九州
相传大禹治水后划分的冀、兖、青等九个区域,后泛指整个中国。
- 华夏
源自夏朝国号,后指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及其文化,成为中国的代称。
- 中夏
《后汉书》中称中原地区为“中夏”,强调其地理位置居中且文化辐射四方。
- 海内
古人以“四海”为外,称中国为“海内”,外国称“海外”。
- 赤县
邹衍提出“中国名为赤县神州”,后与神州分开使用,强调中国赤土之地的特性。
- 八荒
指中国疆域的八方荒野,常与“九州”结合使用,如“八荒四海”。
- 中原
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与“中州”同义。
这些别称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地理认知、文化特征和民族认同,部分词汇至今仍被使用(如“华夏”“神州”),而“赤县”在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