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大部制改革并未叫停,而是进入深化阶段,核心目标是通过整合警种职能、优化警务资源、强化基层实战能力,实现警务效能全面提升。目前全国多地试点成效显著,如浙江“章鱼式警务”实现警力下沉、成都天府分局机构精简50%以上,但改革仍面临机构衔接、人员分流等挑战,需持续完善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结合。
公安大部制改革的核心逻辑是打破传统警种壁垒,将职能交叉的部门(如刑侦、禁毒、治安)整合为“大侦查”“大治安”等综合部门。例如浙江上城分局将环食药警种并入刑侦大队后,破案效率显著提升;辽宁鞍山采用“4+10”模式整合27个警种,机关警力下沉比例超40%。这种“职能重组+流程再造”模式有效解决了重复劳动、资源分散问题。
改革通过“做精机关、做强基层”推动警力下沉。杭州上城分局2023年下沉10%机关警力至派出所,江西永丰县将21个派出所划为“五大片区”灵活调配警力。扁平化管理成为趋势,如天津推行两级制、儋州取消分局层级,直接由市局对接派出所,减少行政成本的同时提升响应速度。
技术赋能是改革的关键支撑。浙江“公安大脑”构建974项业务谱系,实现警务流程数字化;宁夏中卫合成作战室整合刑侦、技侦等手段,年破获团伙案件超400起。大数据应用不仅优化了“情指行”一体化机制,还通过智能拦截非紧急警情,减轻基层负担约50%。
当前改革需破解三大难题:一是机构合并后的指挥体系适配性,如考评标准与新型部门不匹配;二是人员分流与职级晋升瓶颈,需完善警察分类管理制度;三是区域差异导致的中西部推广难度,需因地制宜制定方案。未来改革将更注重法治保障与群众获得感,例如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推动“一村一警”全覆盖。
公安大部制改革是警务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成效已体现在破案率提升、警民关系改善等维度。随着顶层设计的细化与地方创新的积累,改革将持续向纵深推进,最终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的质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