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环境保护措施是确保工程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重要保障,需从源头预防污染、规范施工行为,并强化管理监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系统性措施:
一、扬尘污染防治
-
场地管理
-
对施工场地和道路定期洒水清扫,抑制扬尘产生;
-
避免露天堆放易扬尘物料(如石灰、黄砂),必要时覆盖或洒水降尘。
-
-
运输管理
-
车辆低速行驶或限速,采用密闭式运输,覆盖运输材料;
-
设立临时沉淀池处理泥浆水、清洗废水,实现循环利用。
-
-
施工规范
- 按规则施工,及时清运垃圾,减少**土方。
二、水污染防控
-
废水处理
-
设置三级沉淀池处理含泥沙废水,达标后回用于施工;
-
生活污水经隔油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
-
危险废物管理
- 废矿物油、废涂料等危险废物按规范贮存,转移时备案管理。
三、噪声污染控制
-
设备与工艺
-
选用低噪声设备(如静音发电机≤65dB),定期保养维护;
-
电焊等强噪声作业采取遮挡措施,减少弧光外泄。
-
-
作业时间管理
-
居民区夜间作业不超过22:00,早晨不早于6:00;
-
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时,报批并公告附近居民。
-
四、固体废弃物管理
-
分类存放
-
化学品、油料等有毒材料需防渗漏存储,设置专用库房;
-
工程垃圾及时清运至指定地点深埋或回收。
-
-
资源回收
- 雨水收集系统与施工用水循环利用,减少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
五、生态保护与文明施工
-
生态修复
-
工程完工后,按规范拆除临时设施,清理施工废弃物;
-
对周边绿化进行保护,减少施工对生态的破坏。
-
-
文明施工管理
-
制定扬尘、噪声、废弃物排放标准,定期检查与公示;
-
开工前与周边单位、居民沟通,建立和谐共建机制。
-
六、法规与责任
-
严格遵守《建筑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落实环保申报、许可制度;
-
设立环保管理岗位,建立责任追溯机制,对违规行为及时处理。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可有效降低建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