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的四个步骤顺序为:
一、风险识别
这是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涉及对潜在风险的性质、来源及可能影响进行判断和分类。具体方法包括:
-
问卷调查 :通过员工或利益相关者获取风险信息
-
财务报表分析 :识别财务指标异常波动等风险信号
-
数据审查 :审核合同、文件等发现潜在风险
-
专家咨询 :利用行业经验判断特殊风险
二、风险评估
在识别风险后,需评估其发生概率和潜在损失。主要步骤包括:
-
概率评估 :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如高、中、低)
-
损失评估 :量化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及应对成本
-
风险排序 :根据风险值(概率×损失)对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
三、风险控制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影响。常用方法包括:
-
风险规避 :停止或放弃高风险活动(如退出某业务领域)
-
风险降低 :调整流程、技术或策略减少风险(如升级设备、完善内控)
-
风险转移 :通过保险、合同条款或外包转移风险
-
风险接受 :评估损失可接受性,选择自保或接受风险
四、风险监控
建立持续监控机制,确保风险控制措施有效。包括:
-
定期审查 :评估风险控制效果,调整策略
-
实时监控 :利用信息系统跟踪风险指标变化
-
报告机制 :向上级或利益相关者报告风险状态
补充说明
不同框架对步骤划分可能略有差异,但核心逻辑一致。例如:
-
FRM(金融风险管理) 强调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如VaR模型)作为第四步
-
ISO 31000 增加背景建立和审核批准环节
建议根据具体场景选择适用模型,并结合企业战略调整风险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