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关于农村的政策聚焦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核心目标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两持续、四着力”框架,即持续保障粮食安全与巩固脱贫成果,着力发展县域经济、完善乡村建设、健全治理体系、优化要素配置。政策亮点包括: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治理强化、农民增收渠道多元化,并通过土地改革、人才培育、金融支持等机制激发农村活力。
-
粮食安全与产业升级
严守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冷链物流、可再生能源等产业下沉乡镇。推动农村消费品以旧换新,发展县域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 -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分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深化快递进村。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网络,加强留守儿童关爱。 -
生态治理与宜居环境
整治农村黑臭水体,推进厕所粪污与污水协同治理,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农房宅基地,规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
改革与权益保障
深化集体林权、农垦改革,探索农民土地承包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保障进城农民户籍、教育、医保权益,同时维护其农村资产收益。 -
人才与金融支持
实施乡村振兴人才计划,培育乡村工匠,鼓励城市人才下乡。加大农业农村领域财政投入,推广“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发展特色农业保险,严打非法金融活动。
当前政策强调“农民主体地位”与“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通过试点创新探索可持续路径。未来需关注基层执行实效,确保农民真正获得政策红利,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