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的一些必背知识包括:
-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
-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
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
没有建立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 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 :
-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
-
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
鲁迅《狂人日记》是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 中国***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
-
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
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
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 中共二大 :
- 规定了中国***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张学良1928年“易帜” :
-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统治。
- 南昌起义 :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体现了中国***人为实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成为***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 :
-
德、日、意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开始称雄。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
欧洲中心格局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逐步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 解放战争时期关于土地问题的两个重要文献 :
-
《五四指示》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7月至9月,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
土地改革总路线 :
-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
-
爆发原因: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和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负担更为加重。
-
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
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
天京事变:1856年9月,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
-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
-
《资政新篇》:1859年颁布,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原因 :
-
历史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
失败原因:具有封建性,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顽固派的阻挠。
-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 :
- 论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