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模型与五因素模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命名系统 :
-
大五模型 :采用Norman的罗马字母命名系统,即Ⅰ.外向性或热情;Ⅱ.随和性;Ⅲ.尽责性;Ⅳ.情绪稳定性;Ⅴ.智慧或文化。
-
五因素模型 :以首写字母的缩写命名,构成了“OCEAN”模型,即外向性(E)、神经质(N)、随和性(A)、尽责性(C)和经验开放性(O)。
- 结构内容 :
-
大五模型 :虽然几乎所有由词汇学研究得到的“大五”模型都试图给出了每个因素的形容词定义,甚至确定每个因素下的子维度,但词汇学研究者在任何因素的子维度上迄今仍未达成共识。相对重要的因素很可能包括更多的次级因素。
-
五因素模型 :明确指出每个因素下的六个子维度,即开放性、责任心、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 因素的重要性 :
-
大五模型 :5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并不完全等同,对应的人格描述词的个数也不一定完全相同。Saucier和Goldberg指出,将每个因素人为地等分为6个方面是没有道理的。
-
五因素模型 :给人一种五个因素是并列等同的错觉,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其他研究者指出,五因素模型的OCEAN提法中,五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和重复验证性并不相同。
- 历史渊源 :
-
大五模型 :是源于对众多人格描述词的收集、整理、缩减、分析,词汇学研究的“大五”结构以及前人理论和问卷共同构成了五因素模型自下而上的探索型的基础。
-
五因素模型 :理论取向的研究者提出了五因素模型,该模型包括5个广泛的维度,即外倾性、宜人性、公正性、情绪稳定性—神经质和开放性。
综上所述,大五模型和五因素模型在命名系统、结构内容、因素的重要性以及历史渊源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尽管两者在形式和内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在具体细节上仍有显著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