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处华东腹地,是长江与淮河双流贯通的省份,以“三山三江两湖”著称,地理特征兼具南北过渡性、地貌多样性和生态独特性。全省总面积14.0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6100万,气候以淮河为界分属暖温带与亚热带,黄山莲花峰(海拔1864米)为最高点,巢湖(800平方公里)为五大淡水湖之一。
-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安徽东连江浙,西接豫鄂,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450公里,辖16个地级市。省会合肥为全省政治经济中心,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 -
地形地貌与自然资源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类型丰富:淮北为华北平原延伸,江淮间丘陵起伏,皖南以黄山、九华山等山地为主。矿产资源丰富,铜陵铜矿、两淮煤矿和马鞍山铁矿全国知名,生物资源包括扬子鳄、白鳍豚等珍稀物种。 -
气候特征与农业分布
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以南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4—17℃,降水800—1800毫米。淮北主产小麦,江淮为稻麦轮作区,皖南以水稻为主,巢湖流域为“鱼米之乡”。 -
人文与生态景观
徽文化(徽派建筑、徽商)与黄梅戏为代表性文化遗产,黄山、西递宏村为世界遗产。生态资源涵盖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天堂寨原始森林和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区。
提示:安徽地理的过渡性特征使其成为研究中国南北差异的典型样本,旅行者可沿长江、淮河或皖南山区线路深度探索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