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教育部新增了37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九大门类。这些专业由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驱动设立,主要聚焦于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前沿领域,例如智能采矿工程、智慧交通、智能飞行器技术等。具体特点如下:
-
学科分布:
- 工学新增14个专业,占比最高,覆盖计算机、自动化、机械等方向;农学新增5个,包括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等。
- 管理学新增4个,法学、理学、医学等门类各有3个专业,历史学和教育学各1个。
- 艺术学新增纤维艺术、音乐教育等专业,涉及百余所高校。
-
审批与招生:
- 共有43所高校通过新增专业审批,大部分于2021年启动首次招生。
- 部分专业如古文字学、密码科学与技术首次开设,既体现传统文化传承,也响应智能化升级需求。
-
培养模式创新:
- 高校推行大类招生,减少考生盲目选择,并实施本科生全员导师制。
- 跨校联合培养模式兴起,例如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培养涉外法治人才。
- 拔尖人才培养项目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斗七星战略”、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硕博贯通培养等,提供个性化方案。
-
注意事项:
- 新增专业虽瞄准国家紧缺领域,但部分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可能尚未完善,考生需结合兴趣与学校优势谨慎选择。
- 教育部同步撤销518个旧专业,反映学科动态调整趋势。
综上,新增专业体现了高等教育与国家战略的深度衔接,同时通过培养模式创新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