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促改革、强民生、防风险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稳预期、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的核心目标,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具体内容如下:
一、经济政策:稳增长与结构优化
-
宏观经济目标
-
GDP增速目标为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以内,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
-
粮食产量稳定在1.4万亿斤以上,单位GDP能耗降低3%,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国家任务。
-
-
财政政策
-
赤字规模增加1.6万亿元,赤字率按4%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达29.7万亿元。
-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含3000亿元消费以旧换新专项),地方政府专项债4.4万亿元,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
-
-
货币政策
- 实施“适度宽松”政策,全年降准幅度约100BP,降息约30BP,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二、重点领域改革与民生保障
-
消费提振
-
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优化休假制度,完善文旅消费统计体系。
-
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供给,创新数字、绿色、智能消费场景。
-
-
医疗健康
-
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再提高30元。
-
加强护理、儿科、精神卫生等专业队伍建设,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机制。
-
-
教育与人才
-
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优化技能人才薪酬体系,推动人口政策向“质量提升”转型。
-
强化科教兴国与创新人才培养,建设10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达10%。
-
三、产业与科技创新
-
产业升级
-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6G、氢能、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
-
发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建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
-
科技创新驱动
- 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8%,突破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卡脖子”技术,建设10个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
四、区域协调发展
-
京津冀协同
- 推进生态治理,共建绿色能源走廊。
-
粤港澳大湾区
- 打造国际科创枢纽,深化金融、贸易合作。
-
西部大开发
- 实施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工程。
五、绿色低碳转型
- 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3.7亿千瓦,试点碳捕集封存技术应用,淘汰落后产能400项,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7.2%。
六、民生福祉增进
- 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扩大30%,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覆盖率达95%,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至85元,养老金水平再提高5%。
总结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以稳增长为基调,通过财政、货币、产业等多措并举,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与创新升级,同时强化民生保障和风险防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