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这一政策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被正式提出并实施,其背景源于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严峻挑战,最早可追溯至邵力子在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计划生育”思想萌芽,而具体的“一孩政策”决策则由马寅初等学者推动、中央在1980年明确颁布。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核心“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于1980年9月25日以《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员、共青团员的***》形式正式发布。当时,国家面临人口总量激增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压力——1979年全国总人口已达9.75亿,国务院因此在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以遏制人口增长率。这一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举措。尽管“计划生育”作为术语在1953年首次出现,但其理论基础最早可追溯至邵力子1920年代的相关论述。他通过母亲亲身经历和观察农村人口问题,多次呼吁避孕普及与节育立法,并在1953年政协会上首次明确提出“计划生育”概念。1957年,马寅初在《新人口论》中系统论证人口过快增长的危害及控制措施,提倡“两个有奖,三个征税”,成为国家人口政策制定者的重要参考。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政府逐步推进计划生育工作,1971年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1980年正式确立“一孩政策”,并通过法律(1982年宪法)、机构(1981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成立)及配套奖惩措施强化执行。历史证明,该政策短期内有效缓解了资源和粮食压力,但其复杂影响促使后续政策多次调整,如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及逐步放开生育限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