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核心部分:
一、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
预算管理审计
审查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完整性,包括预算依据是否充分、有无超职责范围编制预算、调整预算是否合规等。
- 检查决算数与账面数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超预算列支或预算外项目。
-
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
-
财政拨款收入:审查是否全部纳入法定账簿,收费依据是否合法合规,有无隐匿、截留收入。
-
事业经费:核实支出是否符合预算及制度规定,促进经费高效使用。
-
资产负债:检查资产是否完整、负债是否合规,国有资产是否安全保值增值。
-
二、经济责任审计
- 审计经济责任人(如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包括决策程序、资金使用效益、廉政建设等。
三、专项审计
-
“三公经费”审计
覆盖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检查制度执行情况、预算执行合规性及是否存在违规支出。
-
内部控制审计
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执行有效性,包括财务审批流程、资产管理制度、采购规范等。
-
合同与资产管理审计
审查合同签订程序、履行情况,固定资产管理是否规范(如台账管理、定期盘点)。
四、绩效审计(部分单位实施)
- 结合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评估行政经费使用效益,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五、其他管理审计
- 包括工会经费、差旅费、公务用车管理等专项审计,确保合规性。
总结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以财政财务收支为核心,覆盖预算管理、收支合规性、经济责任及专项领域,通过审计促进廉政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