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强基计划最新政策已公布,招生规模扩大至42所高校,新增量子信息、空天科技等前沿专业,校测环节强化科研创新能力考核。以下是关键内容详解:
-
招生范围与规模
2025年参与高校新增3所"双一流"院校,总数达42所,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基础学科名额占比提升至85%,其中数学、物理、化学专业扩招20%,首次开放港澳台地区学生报考通道。 -
专业方向升级
在原有数理化生等学科基础上,新增四大交叉学科:- 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空天科技与系统工程
- 智能科学与技术(AI方向)
- 生物育种与合成生物学
各校可根据自身优势学科设置特色培养方案。
-
选拔机制优化
校测环节取消传统笔试,改为"科研课题答辩+实验室实操"双模块评估,重点考察:- 学术潜质(占60%)
- 创新思维(占30%)
- 学科特长(占10%)
高考成绩占比调整为70%,竞赛奖项不再直接加分。
-
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2+2+X"本博贯通制:前两年通识教育,中间两年专业分流,优秀者可提前进入博士阶段。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将深度参与课程设计,学生需完成至少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轮岗。 -
政策支持力度
入选学生享受全额学费减免,每月发放3000元科研津贴。毕业定向就业者,可获最高50万元安家补贴,服务期缩短至5年。
2025年强基计划报名将于5月10日启动,考生需重点关注目标院校的学科特色与培养方案匹配度。建议提前准备科研实践材料,校测环节的课题选择将直接影响录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