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以"为国选材、厚植强基、拔尖领军、创新未来"为定位,结合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专业设置、选拔机制和培养体系,选拔并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具体方案如下:
一、招生专业设置
-
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
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培养基础理科领域拔尖人才,重点支持基础研究。
-
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
包含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侧重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等关键领域研究。
-
基础文科类专业
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类、哲学类,培养文科领域研究型人才。
二、选拔机制
-
报名与资格申请
符合条件的考生需在指定平台报名,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获奖者可提交破格资格申请。
-
综合考核
-
基础能力测试 (满分10分):考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基础。
-
综合素质考核 (满分5分):评估考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潜质、社会实践等。
-
体育测试 (视专业要求):部分专业需通过体能测试。
-
-
成绩计算与录取
综合成绩=高考成绩(85分折算)+高校测试成绩(基础能力测试10分+综合素质考核5分),满分100分。按分数从高到低录取,强基计划单独编班。
三、培养体系
-
书院制管理
设立致理、日新、未央、探微、行健五个书院,为录取学生提供独立的学习和管理环境。
-
师资与资源保障
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包括实验室、图书馆、学术交流平台等。
-
学术发展支持
-
课程设置注重学科前沿与实践能力培养,包含科研项目、学术讲座、国际交流等环节。
-
设立专项奖学金,支持优秀学生参与重大科研课题。
-
四、监督与保障
招生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宁缺毋滥原则,纪检监察机构全程监督,接受社会监督。录取结果通过阳光工程公示,确保透明度。
以上方案综合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通过多元化选拔机制和系统化培养体系,为我国基础学科和战略领域输送高素质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