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和双高院校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中国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旨在提升高职教育的整体水平;后者则是指入选该计划的高职院校,它们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1.定义与目标:双高计划:这是中国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9年联合启动的一项旨在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的重大决策。其目标是到2035年,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领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双高院校:指的是入选“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这些院校通过该计划的实施,致力于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
- 2.实施范围与数量:双高计划:该计划分为两个层次,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首批“双高计划”共遴选了197所高职院校,包括56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41个高水平专业群。双高院校:这些院校是“双高计划”的具体实施主体。它们不仅在数量上有限,而且在地域和专业领域上也有明确的分布,旨在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发展。
- 3.建设内容与重点:双高计划:建设内容包括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提升信息化水平、提升国际化水平等十个方面。双高院校:这些院校在建设过程中,重点在于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通过这些举措,院校能够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 4.资金支持与政策保障:双高计划:中央财政通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对“双高计划”给予奖补支持,同时鼓励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双高院校:入选院校不仅能够获得中央财政的直接支持,还能享受到地方政府在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倾斜。这些支持措施为院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 5.评估与动态调整:双高计划:实施过程实行年度评价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对建设成效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对于建设成效不佳的院校,将进行淘汰和动态调整,确保计划的高质量实施。双高院校:这些院校需要定期接受评估,以确保其建设成果符合“双高计划”的标准和要求。通过持续的评估和调整,院校能够不断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前沿地位。
双高计划和双高院校是相辅相成的,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和机遇,而后者则是前者的具体实施者和受益者。通过双高计划的支持,双高院校能够在职业教育领域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