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评估结果正式公布,共147所高校入选,其中7所为新晋高校(山西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学科动态调整机制首次明确“不搞终身制”,部分传统强校学科意外落选,而部分新兴学科逆袭上榜。
-
核心名单与新增高校
本轮评估新增7所高校,包括山西大学(哲学、物理学)、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突出学科特色与区域平衡。原有140所高校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获“自主确定建设学科”特权,浙江大学以21个学科成为数量最多的院校。 -
学科调整的三大亮点
- 动态机制:教育部强调“以需求为导向”,撤销2个学科(如东北师范大学数学),14个学科被警示(如宁波大学力学),打破“终身制”惯例。
- 冷门逆袭:24个学科在2017年学科评估中未获评级(如南京大学化工),本轮却入选;部分A+学科(如复旦理论经济学)意外落选,反映评价标准转向应用需求。
- 新兴领域崛起:材料科学(上海科技大学)、临床医学(广州医科大学)等应用型学科占比提升,与国家战略产业紧密挂钩。
-
区域与类型分布
北京(34所)、江苏(16所)、上海(15所)为第一梯队,中西部高校如山西大学、湘潭大学首次突围。非985/211高校占比提升(如上海科技大学),体现“唯学科论”导向。
提示:第三轮评估预计2025年启动,多省已明确支持省内高校(如深圳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冲击下一轮名单,学科布局与地方经济协同性将成为关键竞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