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第三轮“双一流”建设名单预测聚焦扩容趋势,农业、医学、理工科院校成重点突破领域,深圳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凭借学科优势与政策支持跻身热门候选名单。
首轮“双一流”建设名单扩容信号明确,政策向学科特色突出、服务国家战略的高校倾斜,农业、医学及理工类学科成重点领域。山东农业大学凭借作物学与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山东省优先支持政策,冲击优势明显;南方医科大学以基础医学为核心,结合新增“三大一基”平台,补足此前短板;而深圳大学依托工程学、临床医学等19个ESI全球前1%学科及深圳市资源投入,成为热门候选。
多省密集推进“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如江苏省计划新增11所省属高水平大学进入“双一流”,浙江省设定“十四五”末60个学科达国家一流标准,福建、江西等重点扶持本土特色学科。在此背景下,拥有A类学科的36所“双非”高校中,南京工业大学(化工)、燕山大学(机械)、广东工业大学(控制科学)等具备显著竞争力。
学科评估、国家级平台与科研成果为关键指标,农业工程、信息安全等特色学科成破局方向。例如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工程获国家大奖,江苏大学农业工程服务粮食安全需求,而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的测绘与信息学科独树一帜。人文社科类高校如华东政法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凭借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A类学科,或从细分领域突围。
新一轮“双一流”评选强调动态调整与多元化评价体系,政策红利与学科积累成为核心变量。考生在择校时可结合专业实力与地域政策优势,关注候选院校的学科交叉潜力及科研转化能力;非头部“双非”院校亦需把握机遇,通过强化特色学科抢占发展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