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部队军官进行诈骗是一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骗子通常会伪造身份,以部队军官的身份与受害者建立信任关系,然后诱导受害者进行投资或转账。以下是一个冒充部队军官诈骗的聊天记录案例:
真实案例分析
- 甜蜜的开始:受害者周女士在网上认识了一个自称是部队安全科的“军官”。“军官”以聊天保密安全为由诱导周女士下载了一个叫“方信”的APP。在该软件上,“军官”每天对周女士嘘寒问暖,并以老公老婆互相称呼,渐渐地周女士陷入爱情里面。
- 情感渗透:“情”到浓时,“军官”告知周女士,自己在“炒黄金”非常赚钱,但是他在部队里面不方便操作,让其帮忙操作一下。于是周女士登录虚假平台帮忙操作,“军官”让其告诉客服要充值 100 万元,客服就发送一个银行账户,周女士将账户转发给“军官”,没一会“军官”的平台账户上便显示余额 108 万元,一周后 100 万竟然盈利了 200 万元。周女士心动了,“军官”称自己的哥哥是证券公司老总,平台相当可靠,劝周女士试试看,赚点水果钱。于是周女士陆续充值三笔,共计 250 万元。
- 收割逃离:后周女士将该事情告诉子女,本意想一起赚钱,可其子女意识到母亲遭遇诈骗,遂报警。
诈骗“四步攻心术”
- 人设塑造:伪造身份,精准筛选目标。骗子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军装照、部队生活视频,甚至伪造军官证,重点针对中老年女性、军迷群体。
- 情感渗透:嘘寒问暖,建立深度信任。以“纪律严明、正直可靠”的形象,用固定话术(如“保家卫国也想有个家”)引发同情,逐步发展为“恋爱”“知己”关系。
- 利益诱导:虚构项目,激发贪念。常见套路包括代管投资、“部队禁用手机,帮**作账户”、内部渠道、“战友有军工内部理财项目”、紧急求助、“执行任务受伤需垫付医疗费”等。
- 收割逃离:制造障碍,销毁证据。一旦大额资金到账,立即以“系统故障”“涉嫌洗钱”等理由冻结账户,或直接拉黑消失。
防诈指南
- 三不原则:
- 不轻信网络陌生人。军人社交账号需经官方认证,现役军人不得随意公开身份。
- 不点击陌生链接。虚假投资平台常伪装成军工、国防相关 App,需通过正规应用商店下载。
- 不向私人账户转账。军队采购、福利发放均通过对公账户,个人账户收款必为诈骗。
- 两核实方法:
- 身份核验:要求视频通话查看军营环境,或通过当地武装部门查询人员信息。
- 平台核查:登录“国家反诈中心 App”验证投资平台资质,或拨打 96110 咨询。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遭遇了此类诈骗,请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
- 第一时间拨打 110 或反诈专线 96110。
- 前往就近派出所报案并提交证据。
提高警惕,避免轻信陌生人的甜言蜜语,特别是涉及金钱交易时,务必多方核实身份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