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不开工资是否还要上班? 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超过一个支付周期(通常为1个月)即属违法,劳动者有权依法**并要求经济补偿。 但需注意,未正式解除劳动合同前仍需正常出勤,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旷工;若选择解除劳动关系,应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并保留证据。
-
法律底线与**路径
根据《劳动合同法》,非劳动者原因导致的停工停产,首月工资需全额支付,超期后若提供劳动则报酬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三个月未发工资已严重违法,劳动者可采取以下行动:- 与公司协商补发工资;
-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 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欠薪及经济补偿(工作每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
- 仲裁无果可向法院起诉。
-
是否继续上班的权衡
- 必须上班的情形:若未书面解除合同,单方面停止工作可能被认定为旷工,用人单位可据此合法解除劳动关系且无需赔偿。
- 可立即解除合同的情形: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拖欠工资属“被迫辞职”理由,劳动者书面通知送达后即可离职,并索要经济补偿。
-
风险与应对建议
- 证据留存:保留劳动合同、工资记录、考勤证明等,**时需举证。
- 谨慎选择缓冲期:若公司短期困难但有明确还款计划,可协商暂缓;若长期拖欠且无诚意,建议尽早法律介入。
总结:拖欠工资时,法律赋予劳动者充分保护,但需通过合法程序**。优先协商,无效则果断仲裁,避免因不当操作(如旷工)反陷被动。生活保障与法律权益应同步考量,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