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是国家扶贫项目,通过在贫困地区建设光伏电站,帮助贫困群众拓展收入渠道,实现稳定增收,从而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光伏扶贫的具体形式
- 村级光伏电站:在贫困村建设光伏电站,将发电收益分配给贫困户,实现直接增收。
- 集中式地面电站:通过统一建设和管理,为贫困地区提供规模化、可持续的发电收益。
光伏扶贫的收益模式
- 发电收益:光伏电站发电后通过售电获得收入,同时享受国家发电补贴。
- 公益劳务收益:贫困户参与电站建设和管理,获得劳务报酬。
- 产业发展收益:结合农业种植、养殖业等,形成“农光互补”模式,提升综合收益。
实践成果
- 规模与覆盖:全国已建成8万多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总规模达1500万千瓦,每年发电收益超过130亿元。
- 扶贫成效:如湖北麻城市的光伏扶贫项目,每年为2800户贫困户每户增收3000元。
政策支持
- 国家能源局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推动光伏扶贫项目,明确建设规模和政策支持。
- 光伏扶贫被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动绿色能源与扶贫工作的协同发展。
光伏扶贫不仅帮助贫困地区实现经济增收,还促进了新能源的推广和环境保护,是国家扶贫开发与绿色发展的重要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