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光伏骗术的核心骗局点集中在虚假宣传、合同陷阱、金融诈骗和劣质设备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虚假宣传与夸大收益
-
虚假承诺 :骗子以“零成本安装”“年入过万”等话术吸引农户,实际收益受天气、设备损耗等因素影响,远低于承诺。
-
伪造政府文件 :冒用“国家扶贫项目”名义,伪造红头文件骗取信任。
二、合同陷阱与责任转嫁
-
隐藏条款 :合同暗含“**协议”“无限连带责任”“高额违约金”等,导致农户背负债务或支付高额维护费。
-
设备租赁与产权纠纷 :以“纯租赁”名义签订25年以上合同,后期以“设备转让”诱骗农户**购买设备,最终失去屋顶使用权。
三、金融诈骗与**捆绑
-
**套路 :诱导农户办理“融资租赁”或“经营性**”,以设备收益偿还**,实际收益无法覆盖本息,导致债务累积。
-
征信威胁 :部分案例中,诈骗者以违约为由追责,威胁农户征信。
四、劣质设备与后期成本
-
以次充好 :使用低效、易故障的劣质光伏板,寿命短、维修费用高。
-
隐性收费 :安装后收取“监控费”“数据管理费”等,增加农户负担。
五、目标群体易受侵害
- 针对弱势群体 :主要诈骗对象为留守老人、低保户和贫困户,利用其信息不对称和防范意识薄弱。
防范建议 :签订合同前仔细审查条款,拒绝“押金扣除”“强制**”等要求;优先选择正规企业,避免通过非官方渠道安装;关注国家补贴政策,不轻信“高收益”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