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光伏发电受骗可通过保留证据、投诉举报、法律**、行业曝光等方式处理。近年来光伏项目骗局频发,常见套路包括虚假宣传高额补贴、伪造合同条款、设备以次充好等,需警惕以下关键应对措施:
-
证据固化
立即保存合同原件、付款凭证、宣传材料等纸质证据,对设备铭牌、安装现场拍照录像,记录业务员沟通录音。特别注意留存承诺收益的书面材料,这类口头承诺往往是**关键。 -
多渠道投诉
• 拨打12315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虚假宣传
• 通过国家能源局12398热线举报违规并网
• 向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提交书面投诉函
• 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提交线索 -
司法救济途径
涉案金额超5000元可向公安机关经侦部门报案,涉嫌合同诈骗的可刑事立案。民事途径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主张三倍赔偿,注意诉讼时效为3年。 -
风险识别要点
警惕"零首付光伏贷"骗局,核实企业是否具备《电力业务许可证》;查看组件是否通过CQC认证;测算实际发电量是否达到承诺值的70%以上;拒绝需抵押房产的"合作开发"模式。
遇到光伏诈骗要避免二次损失,切勿相信"花钱删记录""私了补偿"等说辞。建议通过正规渠道查询企业信用信息,安装前要求提供同村成功案例实地考察。目前全国已建立光伏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同时可推动行业肃清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