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能源领域迎来多项重磅新规,核心聚焦电池安全强制升级、自动驾驶合法化及绿色交通体系构建。其中,“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要求动力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北京市率先开放L3级自动驾驶上路,而交通运输部提出2035年纯电车成销售主流的长期目标。以下为关键进展解析:
-
动力电池安全全面升级
工信部发布的GB38031-2025新国标将电池热扩散测试标准从“着火前5分钟报警”提升为强制要求“不起火、不爆炸”,新增底部撞击测试(150焦耳冲击)和快充循环安全测试,倒逼企业强化电池包结构设计。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已提前布局无热扩散技术,但新规实施后技术薄弱企业或面临淘汰。 -
自动驾驶与低空交通突破
北京自4月1日起允许L3级自动驾驶私家车上路,条例涵盖技术研发、基建配套及事故责任划分。飞行汽车团体标准启动制定,北京亦庄将打造低空制造示范区,预示立体交通时代加速到来。 -
绿色交通体系加速落地
十部门联合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明确2035年新能源重卡规模化应用目标。地方层面,海南开放2025年新能源车补贴通道,浙江对燃油车置换新能源最高补贴1.5万元/辆,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已进入公示阶段。 -
氢能与超充技术配套推进
江苏发布氢能产业方案,计划2030年前建加氢站超100座;深圳推出国内首个超充设施标准指南,解决充电效率痛点。财政部同步要求公务用车新能源采购比例不低于30%,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当前政策组合拳正从技术标准、基建配套和消费激励三方面推动新能源产业升级,企业需关注地方法规差异(如各地补贴细则),个人用户可把握置换优惠窗口期。未来随着电池安全与自动驾驶技术成熟,新能源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