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合历
农历既不是纯粹的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 阴阳合历 。以下是具体分析:
-
历法本质
农历以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为月长,属于阴历;同时融入了太阳回归年(节气)的周期,通过设置闰月和二十四节气,使其与阳历保持同步,因此是阴阳合历。
-
名称由来
-
农历俗称“阴历”“旧历”,源于其以月相变化为基础,故民间常误称。
-
但因包含节气指导农事,又被称为“农历”,形成名称上的混淆。
-
-
与阴历、阳历的区别
-
阴历(太阴历) :仅考虑月相周期,一年约354天,无闰月,与四季无关。
-
阳历(太阳历) :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基础,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明确反映四季变化。
-
农历(阴阳合历) :结合两者特点,通过闰月和节气调整,平均历年接近回归年。
-
-
现代使用
中国自1949年起正式采用公历(阳历),但农历仍作为传统历法保留,主要用于节日、民俗和农业活动。
总结 :农历是阴阳合历的典型代表,名称上的“阴历”源于其月相基础,而“农历”则强调其与节气的结合。现代需注意区分其与公历、纯阴历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