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是
来电显示为法院来电时,需谨慎判断其真实性,具体分析如下:
一、法院来电的真实性判断方法
-
官方渠道核实
通过拨打当地法院官方电话(如12368)或登录《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输入案件编号或身份信息进行查询,确认是否为真实案件。
-
电话内容验证
-
真实法院来电通常会提供具体案件名称、编号及法官姓名,要求提供身份证号或账户信息前会明确说明用途。
-
若对方仅索要转账或个人信息,或对案件细节含糊其辞,需提高警惕。
-
-
回拨确认
可主动回拨对方电话,通过语音提示或人工服务核实对方身份。
二、非法院来电的常见伪装形式
-
诈骗电话
诈骗分子常伪装成法院工作人员,谎称起诉、调解或执行等名义,诱导转账或泄露隐私。
-
第三方催收
部分催收机构可能使用法院名义进行催收,但此类机构无管辖权且非正式机构,需通过法院渠道核实。
-
技术性错误
电话系统故障或号码误拨可能导致显示错误,可回拨或通过12368核实。
三、应对建议
-
勿轻信来电内容 :即使对方称与诉讼相关,也不要立即转账或提供敏感信息。
-
核实身份信息 :要求对方提供法院全称、案件编号等可验证信息。
-
保留证据 :记录来电时间、对方话术及联系方式,后续通过官方渠道查询。
-
警惕高压力话术 :法院不会通过电话要求紧急转账或放弃诉讼权利。
若接到可疑电话,建议优先通过12368核实,再根据情况联系法院或专业机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