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改革科目调整的核心方向是“聚焦核心学科、强化实践能力”,多地通过减少计分科目、优化考试形式、提升体育权重等措施减轻学生负担。例如北京将计分科目减至6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道德与法治、体育),广州拟提高语数英分值,西安取消化学等科目计分,大同新增地理和生物实验操作考试。
-
科目精简与分值调整
北京、西安等地将历史、地理、化学、生物等科目调整为考查或等级评价,仅作为毕业参考。广州拟将数学分值提升至150分,语文、英语各140分,强调理科思维和基础学科重要性。大同市新增地理(50分)和生物实验操作(4分),总分增至850分,体现学科均衡性。 -
考试形式创新
北京道德与法治改为开卷考试,物理实验操作计入成绩(10分);惠州将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考试,采用随机抽题方式。多地推动跨学科试题设计,减少机械记忆题,侧重真实问题解决能力。 -
体育与健康权重提升
北京体育分值增至70分(过程性考核占40分),广州维持体育70分(占比8%),西安优化考试项目为“七选一”。改革强调日常锻炼,弱化应试体育,部分城市对病残学生实施免考政策。 -
综合素质评价衔接
北京将综合素质评价(10分)计入道德与法治成绩,大同市明确艺术、劳动等科目以等级呈现。多地要求高中招生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推动“五育并举”。
中考改革正从“唯分数论”转向多元评价,家长需关注孩子核心学科能力与实践兴趣培养,适应政策对学科素养和健康发展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