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步骤,其核心在于将实体、实体的属性以及实体间的联系转化为关系模式。以下是转换的具体规则:
1. 实体类型转换
- 规则:一个实体类型直接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 关键点:实体的属性成为关系模式的属性,实体的标识符(主键)成为关系模式的主键。
2. 一对一联系转换
- 规则:一对一联系可以合并为一个关系模式,也可以分别转换为两个关系模式。
- 关键点:若合并,则两个实体的主键均成为关系模式的候选键;若分别转换,则在联系对应的关系模式中增加外键,以引用相关实体的主键。
3. 一对多联系转换
- 规则:一对多联系通常由“一”端实体主导,将其主键添加到“多”端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中作为外键。
- 关键点:确保“一”端实体的主键在“多”端关系模式中作为外键引用。
4. 多对多联系转换
- 规则:多对多联系必须创建一个新的关系模式。
- 关键点:新关系模式包含参与多对多联系的各实体的主键,以及联系的属性(若有)。新关系模式的主键由参与联系的所有实体的主键组合而成。
5. 弱实体转换
- 规则:弱实体必须与标识实体相关联,其转换通常依赖于标识实体的主键。
- 关键点:弱实体的属性与标识实体的主键共同构成新的关系模式的主键。
6. 多值属性处理
- 规则:多值属性需要单独创建一个关系模式。
- 关键点:多值属性与相关实体的主键共同构成新关系模式的主键。
总结
ER图向关系模式的转换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工作,需要根据实体类型、联系的强弱以及属性特征灵活应用上述规则。通过合理设计,可以确保数据库结构清晰、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