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高考改革“3+1+2”模式是指高考科目由3门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1门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和2门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任选两门)组成,满分750分。该模式打破传统文理分科,赋予考生12种组合选择权,突出物理/历史的基础地位,同时通过等级赋分保障选科公平性,2025年起在多省份全面实施。
-
科目构成与分值分配
- “3”: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每科满分150分,原始成绩计入总分。
- “1”:物理或历史任选其一,满分100分,原始成绩直接计入总分。
- “2”:从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中任选两科,每科满分100分,按等级赋分后计入总分。
-
核心改革亮点
- 打破文理界限:考生可自由搭配科目组合(如物理+化学+地理),兼顾兴趣与专业需求。
- 强化基础学科:物理/历史作为首选科目,体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的基础性作用。
- 等级赋分机制:再选科目成绩按比例转换,解决不同科目难度差异导致的公平性问题。
-
对考生与高校的影响
- 考生需提前规划:选科需结合目标高校专业要求(如理工类专业多要求物理+化学)。
- 高校招生更精准:录取按“物理类”“历史类”分类划线,部分专业明确选考科目限制。
- 志愿填报革新:推行“院校专业组”模式,同一专业组内选科要求一致,提升录取匹配度。
-
实施时间与范围
- 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为首批适用对象,2025年高考正式执行,覆盖四川、河南、内蒙古等8个省份。
总结:新模式下,考生需平衡兴趣、能力与升学目标,科学选科;学校需加强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适应个性化学习路径。家长可关注高校招生动态,辅助孩子做出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