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票市场起源于19世纪,但首个正式交易所成立于1891年,标志港**场开端。
香港的股票交易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但现代意义的股票市场起始于1891年香港股票经纪协会的成立。这一事件被视为港**场的正式起点,由当时的英国商人主导,主要服务于外资企业融资。1914年,该协会更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逐步推动市场规范化。1969—1972年,香港出现远东、金银、九龙及原香港证券交易所四足鼎立的格局,证券交易迎来第一次扩张期,但1973年股灾暴露监管缺陷。1980年,四家交易所合并为香港联合交易所(联交所),并于1986年正式启用电子交易系统,确立现代化市场体系。此时港股以英资企业为主导,但伴随中国改革开放,中资企业逐渐崭露头角。1993年,青岛啤酒成为首只H股登陆港股,此后20余年,大批内地企业通过H股、红筹股等形式赴港融资,重塑市场结构。目前,港**场总市值超50万亿港元,主板以成熟企业为核心,创业板面向高成长性公司,日均交易额位居全球前列。其交易规则灵活,支持T+0回转交易、无涨跌幅限制,并拥有全球领先的衍生品与IPO市场。南向资金近年加速流入,2025年2月南向成交额首次突破港股总成交50%,标志着中资对港股的影响力显著提升。港**场历经超百年发展,从殖民时期的外资主导,逐步转型为国际资本与中国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平台,其国际化程度与创新机制持续吸引全球投资者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