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促进法》由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主导颁发,并协同工信部、科技部等多部门联合推进,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最高层级的专项立法框架。 该法以推动技术研发、保障数据安全、规范伦理边界为核心,明确了中央与地方协同管理的“双轨制”治理模式,为产业发展提供法律基石。
中国人工智能立法采取“中央统筹+地方试点”的路径。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作为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国性技术标准与安全规范,而地方如上海、深圳率先通过产业促进条例,探索自动驾驶等细分领域的监管经验。这种自上而下的体系既确保政策统一性,又保留区域创新空间。
数据治理与知识产权保护是法案的关键条款。法律要求企业必须对训练数据来源合法性负责,同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核心技术攻关。例如,生成式AI服务需完成算法备案和内容标识,违规使用用户数据将面临高额处罚,体现了发展与安全并重的原则。
全球竞速背景下,中国立法注重与国际规则接轨。法案参考了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伦理框架,但更强调本土产业扶持,如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中国式”激励措施。这种差异化设计旨在抢占技术高地,同时规避跨国法律冲突。
未来三年,随着“人工智能+”行动写入国家战略,该法案将延伸至医疗、金融等垂直领域。企业需提前布局合规体系,重点关注数据跨境流动、深度合成技术披露等新增义务,以应对动态调整的监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