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战略调整
双汇集团被美国高盛控股的原因可从以下角度综合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股权结构演变
-
2006年外资收购
2006年,双汇集团以20.1亿元人民币出让100%股权给美国高盛集团旗下的罗特克斯有限公司,成为外资控股企业。当时中国改革开放深化,吸引外资成为重要政策,高盛作为国际投资机构,通过此次收购获得中国优质资产。
-
股权结构调整
收购后,双汇集团由国有控股转为中外合资企业,罗特克斯持股51%,鼎晖中国成长基金持股40%。2007年万洲国际(原双汇国际)成立后,逐步成为实际控制人,但美国高盛仍保持重要影响力。
二、战略因素与控制权变更
-
“重美轻中”战略
双汇创始人万隆提出“重美(国)轻中(国)”战略,将资源向美国市场倾斜,包括向美国输出资金支持其商业发展。此举被万洪建(万隆之子)在2021年公开指责,认为削弱了双汇在中国的发展潜力。
-
控制权争夺与管理层变动
2021年万洪建公开揭露父亲万隆的不当行为,导致其被免职。随后,万洲国际调整股权结构,进一步巩固了美国高盛对双汇的控制权。
三、争议与质疑
-
国有资产流失争议
部分公众和媒体质疑万隆时期可能存在国有资产流失,认为双汇作为高收益品牌企业被出售给美国,损害了国家利益。但相关调查结果未明确支持这一说法。
-
财务报表透明度问题
有分析指出,双汇近年财务报表存在不透明现象,可能影响外部投资者对实际控制人的判断。
总结
双汇被美国高盛控股是历史股权结构调整、战略决策与控制权争夺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公司发展需在维护股东权益与国家战略之间寻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