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过渡期到2025年是中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阶段,核心目标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通过产业就业帮扶、监测机制优化等举措实现稳定增收。
-
过渡期的核心任务:2025年是5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重点在于动态监测易返贫人群,强化产业就业帮扶。截至2024年底,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连续4年超3000万人,832个脱贫县均培育了2—3个主导产业,总产值达1.7万亿元。
-
长效帮扶机制:过渡期后政策将转向常态化,建立分层分类帮扶制度,优化资产管理和区域协作。例如,东部8省市对口支援西部10省区,310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610个脱贫县,确保政策平稳衔接。
-
产业与就业双驱动:通过“四个一批”(巩固、升级、盘活、调整)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深化技能培训与劳务协作。2024年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
风险防控与兜底保障:健全防止返贫大数据系统,强化临时救助和社保兜底,重点帮扶搬迁安置区、乡村振兴重点县等区域,确保“零返贫”底线。
未来需持续激发脱贫地区内生动力,推动帮扶政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