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
职工月平均工资与社保缴费基数的关系及计算方式如下:
一、基本计算规则
-
计算依据
社保缴费基数通常按职工 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 (或个人上月工资)确定,工资越高,缴费基数越高。
-
月平均工资范围
-
下限 :不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
-
上限 :不高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00%。
-
二、特殊情况处理
-
新员工入职
-
若入职首月工作满月,按首月全月工资性收入核定;
-
若未满月,按实际工资性收入核定(次月起按全月工资调整)。
-
-
工资构成
包含计时工资、奖金、津贴(如车贴)、补贴等所有货币性收入。
三、申报与调整
-
申报时间
通常在每年3月或7月,根据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申报新基数。
-
调整机制
-
上年度工资总额除以12个月得月平均数;
-
若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社平工资60%或高于300%,分别按上下限执行。
-
四、示例说明(以北京为例)
-
小王案例 :月工资4000元,低于北京社平工资6281元下限,则按4000元申报;
-
调整后广东案例 :2025年1月起,下限提高至5500元,上限升至27501元。
五、注意事项
-
社保待遇影响
基数越高,单位和个人缴费金额越高,但退休后养老金计算基数也越高(按缴费基数与退休时社平工资的比例确定);
基数越低,缴费减少,退休后养老金可能降低。
-
工资与申报差异
申报基数可能因社保政策调整而变化,与职工实际到手工资无直接关联。
以上内容综合了国家及地方政策规定,具体执行以当地最新政策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