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的大小通常分为四个级别,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一、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
一级(红色)
极高风险,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需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
二级(橙色)
重大风险,可能造成较大损失,需制定专项控制措施。
-
三级(黄色)
较大风险,可能造成一定影响,需采取常规管理措施。
-
四级(蓝色)
一般风险,可能造成轻微影响,可通过监控和预防措施管理。
二、核心依据
-
划分维度 :风险等级主要基于严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综合评估,不同行业或场景可能略有差异。
-
颜色标识 :红色(最高)、橙色、黄色、蓝色(最低),便于快速识别风险等级。
三、应用场景
-
安全生产 :D级(重大风险)、C级(较大风险)、B级(一般风险)、A级(低风险)。
-
生态环境 :依据污染程度、公众健康等因素划分,与安全生产等级体系存在差异。
四、注意事项
-
部分场景(如有限空间作业)可能采用LEC评价法细化分级,例如一级为特别重大风险。
-
风险管理需结合行业规范(如《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和实际操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