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发展历史经历了从理论奠基到技术爆发的多次迭代,核心亮点包括:**1950年图灵测试提出智能标准、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确立学科、1980年代专家系统兴起、2000年后深度学习与大数据推动革命性突破。
-
理论萌芽与学科诞生(1940s–1950s)
艾伦·图灵1936年提出“图灵机”模型,1950年发表《计算机器与智能》并设计“图灵测试”,为AI奠定理论基础。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麦卡锡、明斯基等科学家正式定义“人工智能”概念,符号主义、连接主义和行为主义三大流派形成,标志学科诞生。 -
黄金期与寒冬交替(1960s–1990s)
1960年代首次浪潮中,自然语言处理(如ELIZA程序)和逻辑推理系统(如DENDRAL专家系统)取得突破,但因计算能力不足陷入第一次寒冬。1980年代专家系统复兴,应用于医疗、工业等领域,但扩展性差导致第二次低谷。 -
技术爆发与普及(2000年至今)
互联网和大数据为AI注入新动力:2006年Hinton提出深度学习算法,2012年ImageNet竞赛推动计算机视觉飞跃,2014年首款通过图灵测试的软件出现。GPT系列、AlphaGo等突破性成果涌现,AI渗透至医疗、金融、自动驾驶等场景,成为全球科技竞争核心。
当前AI正迈向多技术融合与伦理规范的新阶段,未来将更注重解决复杂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