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时间表可概括为“三步走”战略:2017年国家规划明确2020年同步国际水平、2025年部分领域全球领先、2030年成为世界创新中心。当前(2025年)已进入深化期,大模型、产业融合与国产替代成为核心亮点。
-
萌芽期(2015年前)
基础研究起步,BAT成立实验室,但技术依赖进口。2013年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成立,布局自动驾驶与语音识别,为后续爆发奠定基础。 -
爆发期(2016-2020年)
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提出“三步走”目标。资本涌入超千亿元,“AI四小龙”(商汤、旷视等)崛起,人脸识别、语音合成技术达国际一线水平。2020年完成首阶段目标,专利数全球第二。 -
深化期(2021年至今)
大模型时代开启,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推动通用AI发展。产业深度融合制造业、医疗等领域,华为昇腾芯片等国产技术突破“卡脖子”限制。2025年目标聚焦基础理论突破与全球价值链高端布局。
未来需关注2030年全球创新中心目标,技术突破与伦理治理并重。投资者可聚焦国产芯片、行业大模型及高价值应用场景,把握AI重构生产力的长期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