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舞蹈课程标准主要分为专业技能训练、文化课程及实践环节三部分,具体如下:
一、专业技能训练
-
基础训练
-
包含芭蕾舞基训、中国古典舞基训、民族舞、现代舞、毯子功等,培养舞蹈基本功和表演能力。
-
软开度检测:通过绷脚背、压腿、下腰等评估柔韧性。
-
-
技术技巧
- 主要涵盖跳跃(如变身跳)、旋转(二位转、平转)、翻腾(踏步翻、点翻)等,强调动作规范性与表现力。
-
编舞与创作
- 学习编舞技法,培养创意能力,结合幼儿舞蹈教育需求进行素材创作与集体舞蹈编排。
二、文化课程
-
基础学科
-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等,提升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
-
艺术与理论
- 涵盖乐理、视唱练耳、舞蹈历史、中国舞身韵等,增强艺术鉴赏与创作能力。
三、实践环节
-
表演与展示
- 通过校内汇演、校外比赛、商业演出等实践,提升舞台表现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
教学能力培养
- 培训学生舞蹈教学方法,包括动作示范、答疑纠错及活动组织能力。
四、课程标准依据
- 以《中等职业学校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结合专业实际制定,明确技能目标、内容与评价体系。
以上标准综合了学前教育、民族舞蹈及表演专业的中职舞蹈课程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