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穿的衣服统称为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体系,其核心特点为交领右衽、系带隐扣,并发展出深衣、襦裙、袍衫等丰富形制。不同朝代服饰各有特色,如汉代曲裾深衣的庄重、唐代齐胸襦裙的华美、明代马面裙的典雅,共同构成中华服饰文化的瑰宝。
-
基本形制与功能
汉服以“上衣下裳”为基本结构,后演变为连体的深衣。礼服如冕服用于祭祀,十二章纹象征等级;日常服饰中,短衣长裤为劳动阶层常见,贵族则多穿宽袍大袖。女性服饰中,襦裙延续两千年,马面裙的褶裥工艺至今被视为传统技艺代表。 -
朝代演变与特色
- 秦汉:受五行思想影响,秦尚黑,汉承秦制发展曲裾袍,衣领层叠显露中衣。
- 唐宋:唐代女子流行齐胸襦裙与披帛,宋代褙子搭配百褶裙,风格趋向淡雅。
- 明清:明代恢复汉唐衣冠,马面裙盛行;清代满族服饰融入,但民间仍保留汉服元素。
-
文化与工艺价值
汉服采用丝绸、麻布等材质,织锦、刺绣工艺精湛,纹样如龙凤、云纹寓意吉祥。其剪裁遵循“平面裁剪”,注重整体飘逸感,与西方立体剪裁形成鲜明对比。
如今,汉服复兴运动让传统服饰重回大众视野,其承载的礼仪美学与工匠精神,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若想体验,可从简约的襦裙或直裾入手,感受千年衣冠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