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改电工程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和政策为推动清洁能源供暖提供了法律支撑和实施框架。
一、主要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该法明确规定防治大气污染的目标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其中,第二条规定“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优化能源结构”,为煤改电工程提供了法律基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国务院于2013年发布的该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减少燃煤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并提出推广清洁能源供暖的具体措施,为煤改电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地方政策支持
《达拉特旗2024年“煤改电”清洁取暖工作实施方案》
达拉特旗人民政府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关于有序开展“煤改电”工作有关事宜的紧急通知》精神,制定了该实施方案,明确了“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总体思路,推动清洁取暖工作。《喀什地区2024年农村居民煤改电入户工程实施方案》
喀什地区结合“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施煤改电工程,旨在改善农村居民取暖条件,推动清洁能源使用。
三、政策实施目标
改善空气质量
通过减少燃煤使用,降低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加快清洁能源供暖比重,优化城乡供热能源结构,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提升居民生活条件
改善居民冬季取暖方式,减少燃煤带来的健康风险,提高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总结
煤改电工程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为清洁取暖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未来,各地需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进煤改电工程,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