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培训机构政策主要围绕规范办学行为、促进非学科类发展及政策红利展开,具体如下:
一、规范办学行为与资质要求
-
证照齐全
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持有《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且需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平台。
-
禁止学科类培训
严格限制寒假、节假日学科类培训,禁止以住家教师、私教等名义变相开展学科培训。
-
安全与收费规范
-
需落实消防安全、应急预案等安全措施,定期演练;
-
严禁超3个月或60课时的预收费,单次收费不超过5000元。
-
二、非学科类培训发展机遇
-
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
国家将体育纳入中考计分科目,推动“应试体育”需求增长,同时“双减”政策释放了非学科类培训市场空白。
-
体教融合与创新模式
-
学校与机构合作推出“文化课+职业训练”模式(如新东方与青训机构合作);
-
结合AI健康管理系统提供个性化运动方案(如彩拼运动装备)。
-
三、动态管理与监督机制
-
“白名单”制度
各地定期更新证照齐全、无违规行为的机构名单(如福州市首批33家体育类机构、广大家长可查询的“白名单”)。
-
跨部门联合惩戒
对失信机构实施跨部门处罚,包括考试招生培训、广告宣传等行为禁止。
四、地方特色政策
-
广东省 :2025年1月1日起实施新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明确过渡期政策;
-
温州 :加强市本级民办学校收费管理。
以上政策旨在平衡教育需求与规范管理,促进培训机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