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绘画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其发展经历了从机械臂作画到算法生成的演变,70年代Harold Cohen的AARON程序成为首个标志性突破,而2014年GAN技术的诞生则推动了现代AI绘画的质变。
-
早期探索(20世纪60-70年代)
计算机艺术随计算机科学兴起,艺术家开始尝试用算法生成图案。1970年代,Harold Cohen开发的AARON程序通过机械臂绘制抽象画作,虽需人工干预,但奠定了AI绘画的技术雏形。 -
技术积累期(1980-2000年代)
神经网络(如CNN、RNN)和算力限制成为主要瓶颈。此阶段作品多为简单几何图形,但算法理论(如玻尔兹曼机)为后续发展铺路。 -
爆发期(2014年后)
生成对抗网络(GAN)的提出解决了图像生成的逼真性问题,AI绘画进入大众视野。此后,Diffusion模型等进一步提升了创作多样性和艺术性。
如今,AI绘画已从实验室走向日常应用,成为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典范。未来,随着多模态技术的发展,其创作潜力将更加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