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专利属于专利体系中的基础级别,保护期限为10年,主要针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提出的实用新技术方案,相比发明专利审查周期更短(通常6-12个月)、授权门槛更低,但创新高度要求低于发明专利,适合中小微企业快速布局技术保护。
-
保护对象
仅覆盖产品的物理结构改进(如工具、机械部件的新型设计),不涉及方法、材料或纯理论创新。例如:一款可折叠水杯的卡扣结构优化、手机支架的多角度调节装置等。 -
审查标准
只需满足“新颖性”和“实用性”,无需证明“创造性突出”。专利局对技术方案的实质性审查较宽松,授权率高于发明专利。 -
应用场景
适合生命周期短、迭代快的产品(如日用品、电子配件),或企业短期内需专利背书的情况(如招投标、融资)。 -
局限性
保护范围较窄,容易被规避设计;无法像发明专利一样通过PCT进入国际申请,仅限中国境内保护。
若技术具备显著突破性,建议同步申请发明专利;若追求快速确权,实用新型专利可作为低成本防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