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收购ARM的交易最终未能成功,主要原因是监管机构强烈反对和行业广泛担忧垄断风险。2022年2月,这笔价值400亿美元的收购案正式宣告终止,成为科技行业近年来最受关注但以失败告终的大型并购之一。
-
监管障碍难以突破
美国、英国、欧盟和中国等主要市场的反垄断机构均对交易提出质疑,认为合并可能导致芯片行业创新受限。英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启动深度调查,欧盟则强调ARM的中立性对半导体生态至关重要。 -
行业巨头集体反对
高通、微软、谷歌等科技企业公开反对收购,担心英伟达控制ARM后会改变其开放授权模式。ARM独特的“授权架构”商业模式若被改变,可能影响全球95%以上移动设备的芯片供应链。 -
地缘政治因素影响
ARM总部位于英国,其技术涉及多国供应链,交易需要中美英等多国批准。在半导体技术成为大国竞争焦点的背景下,跨国并购的政治敏感性显著增加。 -
替代方案快速落地
交易失败后,ARM迅速启动独立上市计划,软银通过IPO实现投资回报。这种模式既保持了ARM的中立性,又避免了单一企业控制基础技术的风险。
该案例表明,涉及核心基础设施技术的并购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审查强度,企业需优先评估监管与行业接受度而非单纯商业价值。未来类似交易可能会更多采用合资、专利交叉授权等柔性合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