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雷时不能躲在避雷针下,因为避雷针的作用是主动引雷而非避雷,躲在下方反而会增加被雷击的风险。以下是具体原因分析:
-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避雷针通过尖端放电效应,将云层中的电荷引导至地面,从而保护建筑物。但这一过程意味着它周围会形成强电场,若人体靠近,可能成为电流的额外导电路径。 -
雷击的二次伤害风险
即使避雷针成功引雷,雷电流通过时会在周围产生跨步电压(地面电位差)。躲在下方可能因两脚间距形成回路,导致触电或灼伤。 -
安全距离不足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呈圆锥形,仅覆盖其高度1-2倍的区域。直接站在底部已超出保护范围,且金属杆可能因雷击产生侧闪(电弧跳跃),危及附近人员。 -
更安全的避雷方式
雷雨时应优先选择封闭的建筑物内部或金属车身的汽车,远离门窗、水管等导电物体。若在户外,应远离高处、树木,采取“蹲低并拢”姿势减少暴露。
避雷针是“引雷入地”的装置,绝非避雷的庇护所。雷暴天气中,保持与避雷针、金属物10米以上距离,才能最大限度避免雷击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