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股价大跌与DeepSeek的技术突破存在关联,但并非唯一原因。 2025年1月27日,英伟达股价单日暴跌近17%,市值蒸发6000亿美元,直接诱因是DeepSeek发布新一代开源模型R1,其性能比肩OpenAI顶级模型且成本仅为美国同行的几十分之一。市场担忧AI行业“去英伟达化”趋势,叠加美股科技股估值泡沫、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共同触发了此次抛售。
DeepSeek的技术突破动摇了英伟达的垄断逻辑。R1模型通过算法优化显著降低对高端GPU的依赖,例如训练成本仅560万美元,而美国同类模型需数亿美元。这种效率提升引发投资者对英伟达芯片长期需求的质疑,尤其当DeepSeek可能优先采用中国本土芯片(如华为昇腾)时,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预期进一步恶化。
市场情绪与行业竞争格局变化放大了波动。英伟达股价此前涨幅超200%,任何利空都可能触发获利了结。DeepSeek的崛起被解读为全球AI权力转移的信号,其移动应用登顶美国下载榜更强化了这一叙事。但需注意,英伟达的CUDA生态和算力优势短期内仍不可替代,且股价下跌也受美股整体回调、芯片出口管制等宏观因素影响。
投资者应理性看待技术迭代与市场反应的关系。AI行业仍处早期阶段,类似2000年互联网泡沫期的万马奔腾,最终胜出者未必是当前龙头。建议关注英伟达财报中的数据中心业务增速、中美技术路线分化等关键指标,而非短期情绪波动。